創造無形的資產
上個千禧年的開始,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人是成吉思汗,他統治的帝國,從現今歐洲的匈牙利橫跨到亞洲的韓國,北達西伯利亞,南至西藏。上個世紀的開始,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人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她統治的帝國,占全世界 20% 的土地與 25% 的人口。在這個世紀的開始,很多人認為最有權勢的人是比爾.蓋茲(Bill Gates),他的權勢不是來自武力或是所統治的土地和人民,他的微軟帝國就在您的書桌上。轉型:無形 vs 有形今天,大家都在談知識經濟,事實上,現今的經濟模式已經開始轉型,知識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流。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專家約瑟夫.史帝格力茲(Joseph Stieglitz)最近說到:「今日製造知識和資訊,就如同一百多年前製造車子和鋼鐵一樣;像比爾‧蓋茲這種會製造知識和資訊的人,獲利豐厚,就像一百多年前會製造車子和鋼鐵的人一樣,成為企業大亨。」今天,我們正在經歷經濟轉型,有很多經濟學者把這個經濟轉型與一個世紀前的工業革命相提並論。工業革命把美國從農業經濟轉變成製造業經濟,而製造業經濟必須仰賴有形的資源。但當製造業經濟轉型成知識經濟時,我們正面臨一種史無前例的變革。人們第一次發覺到,無法觸摸也看不見的無形的知識和資訊,漸漸地比有形資源,如土地、黃金、石油等,更有價值。以國內台塑企業為例,有「經營之神」之稱的王永慶先生經過半世紀的努力,建立了台塑企業王國,這台塑王國,是建立在龐大的有形資產上,如土地、廠房、設備等等。相較之下,比爾‧蓋茲的微軟帝國則是建立在無形的資產——知識和資訊上。但微軟帝國版圖遍及全球,版圖之大,擴充速度之快,遠非台塑王國所能望其項背。比爾‧蓋茲目前是全球首富,他私人財富累積的速度,無人能出其右。以上的實例,凸顯了一個觀點:知識經濟顛覆了傳統的思維,財富不再由有形的資產來衡量,無形的資產所能累積的財富,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再者,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有形和無形資產的範疇,可更廣義地界定,這裡舉幾個例子:有形資產無形資產土地、廠房知識、資訊企業組織、規模企業價值、文化人力能力產品服務行銷客戶關係執行方案營運策略硬體軟體營運量化目標願景由此可見,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經營管理,也跳脫了傳統的模式及窠臼:員工能力重於員工人數;客戶服務及客戶關係管理遠勝於產品行銷;公司的營運策略遠比執行方案重要;企業文化凝聚員工的向心力,才是企業的無價之寶,而不是企業規模的大小。最重要的,企業一定要勾劃出將來發展的藍圖與願景,這樣員工才有努力的方向及目標,而不再局限於年度營運量化目標的達成。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經營管理,也從有形指標的控管轉移到無形理念的建立。知識經濟的力量目前資訊與生物科技是知識經濟的主流,將來是奈米科技,我們現在只談資訊及生物科技。根據美國商務部的資料,資訊科技的產值大約占了美國從一九九五到一九九八年間經濟成長的三分之一。商務部預估,到了二○○六年,美國幾乎一半的人力將被僱用於資訊及其相關科技的產業。如果這樣還不能說服您,我們已經進入新的經濟時代,這裡還有更多的數據:在過去三年,美國高科技產品及其相關服務增加了 20%,而 GDP 只增加 1.5%。在過去二十年,高科技產業在美國總經濟產值中所占的比重增加了一倍,達到 11%,高科技服務達到 5.8%,兩者都高於製造業。一九九九年,美國50%的資本支出是用於高科技產業。美國市場分析機構米爾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在一項「美國高科技經濟」的研究中,分析了全美國 315 個地區的經濟狀況,結論是:高科技產業是這些地區經濟成長的主要原因。《財富》(Fortune)雜誌在一九九八年九月的一篇報導中指出:美國前五大的商業都會,它們的經濟繁榮全拜高科技之賜。現在一般美國民眾,從網路得知最新消息,用電子郵件通訊,在網路上買書。在美國職業足球賽的電視轉播中,網路的廣告比啤酒的廣告還多。很快地,家用冰箱會成為智慧型,它會讀取所貯存食品的使用期限,而自動把過期食品丟棄。朗訊科技公司前副總裁,也就是後來惠普公司總裁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女士,曾告訴過我,在每個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大約三點左右,全美國的電話交換機全部塞車,因為上百萬的中小學學童們那時剛好下課,回到家裡開始上網。明日之星——生物科技資訊科技仍會繼續快速成長及蛻變,但是二十一世紀將屬於生物科技,這點相信各位以前也聽說過。至少有兩個原因,促使生物科技在美國成為世紀的科技。首先,美國有龐大的銀髮族,同時一般民眾相信,新科技可改善生活品質、增進健康。其次,生物科學不斷有新的研究領域出現,並且研究成果非凡,幾乎每天都有最新的研究報告發表。幾位年輕人,從車庫開始,白手起家,可以建立全球性的資訊通訊企業,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傳奇。一九三○年代末期,比爾.惠利特(Bill Hewlett)和大衛.帕卡德(Dave Packard)還在史丹佛大學念書時,就孕育了惠普公司;史蒂夫.喬柏斯(Steve Jobs)和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輟學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比爾.蓋茲從哈佛輟學成立了微軟。在那時代,網路公司風起雲湧,每星期都有新的「.com」出現,一家小小不起眼的公司,可以快速成長為百萬、千萬甚至上億元的公司。但是這些網路公司緊緊地和市場變動相連,而網路市場的變動極為激烈,這些公司的營運也隨著大幅起落,公司的生存隨時有極大風險。相較之下,生物科技公司需要高成本和長期的經營。它需要具有尖端學歷、經歷的專業人才;它必須有最新的實驗設備;它必須經過長期,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研究,才會有新產品上市;它的財務投資有極大的風險,同時要長時間以後才會有利潤回收。生物科技公司通常都設立在大學校園的附近,以便得到研發上的支援。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的校長很愉快地指出,全世界的生物科技公司有 30% 設在距柏克萊校園三十英里的半徑範圍內,而在舊金山約有五百家,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之間約有七十家。在馬里蘭州,由於有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馬里蘭大學兩所大學,生物科技產業非常蓬勃。從一九九九年起,我個人也在加強馬里蘭大學的生物科學方面,投入更多的心力。這意味著加強生物及生化的核心課程,以及工程、電腦、數學、農業、心理等相關周邊課程。在下一世紀,一所大學如果沒有頂尖的生物科技方面的教學課程及研究計畫,就無法名列頂尖的研究型大學。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面對成千上萬湧進來的資訊;這是一個十倍速的時代,我們每天都經歷走馬燈式的快速變革;這是一個嶄新的時代,知識經濟已經成為經濟的主流。從資訊到生物以至將來的奈米科技,以後經濟的動脈完全在高科技的範疇內,傳統的製造業在整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有它階段性的軌跡。面對未來,我們必須有終身學習的胸懷,擁抱科技新知,才能跟上時代潮流。附記: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校長莫特博士(Dr. Mote),於西元二○○○年十月在安徽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知識經濟的議題發表學術演講,內容精闢。在徵得同意後,把講稿的精華部分予以翻譯,全文天藍色字部分是譯者的註解,其餘是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