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途 PCR 在生物科技上的用途相當廣泛,如應用在醫學、遺傳學、藥物設計上等,許多病毒和細菌的傳染是靠 PCR 方法診斷出來的。此外,近代的基因工程能有如此迅速的發展,端賴 PCR 的發明。PCR 利用一點點 DNA 樣品就能定出整個基因的組合,如篩選檢驗犯罪者在現場留下的手印、唾液、血跡、精液、毛髮等,都能用 PCR 方法來複製而得到足夠的樣品做多種化驗。
發明者 加理.莫理斯(Kary B. Mullis)是 PCR 的發明者,他於 1944 年出生在北卡羅那州的 Lenoir 鎮,1966 年獲得喬治亞理工學院化學學士學位,1972 年取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生物化學博士學位。1979 年,他進入加州的 Cetus 生物科技公司做寡核?酸(oligonucleotide)、DNA 和光化學方面的研究,1986 年申請到 PCR 的美國專利(#4683195,4683202,4965188),並因發明 PCR 而榮獲 1993 年諾貝爾化學獎。
靈機一動 莫理斯在 Cetus 公司做 DNA 方面的研究時,常常碰到實驗的 DNA 樣本不敷使用的問題,實驗做了一半,樣品就不夠用了。1986 年的一個周末傍晚,他帶著女朋友簡妮芙上山去他的小木屋過夜。女朋友在車上睡著了,他就想著近日在實驗室發生的事情,也注意到車輪規律的輾轉聲,突然間靈感一現:說不定可以利用 polymerase(聚合?)來做複製 DNA 的工作。
他馬上在小山坡的路旁停下來,極快地簡單寫下他的想法。他大略算了一下:DNA 複製能一變二,二變四,四變八,這樣就成了二的指數(2x,x 是複製的次數),複製 10 次,就可得到約 1 千倍的複製品(210 = 1,024),複製 20 次就可得到約 1 百萬(220)倍,30 次就約得 10 億(230)倍。這個周末就想著這個問題,好像太簡單,別人應該早就想到,或者早就有人報導過了,只是他自己孤陋寡聞、無知而已。
禮拜一回到實驗室,馬上到圖書館找文獻,也找同事談他的構想,證實從來沒有人試過類似的實驗。他就開始做一連串的實驗,幾個月後就研發出 PCR 聚合?鏈鎖化學反應,使得 PCR 的反應能在試管中又快又容易地進行,一個下午就可以從一點點樣本複製出 10 億個同樣的 DNA 分子。
DNA 是由兩股螺旋長鏈構成(見本刊 436 期〈生命的奧——DNA 結構的發現〉),這長鏈上有 4 種鹼基:A(adenine),T(thymine),C(cytosine)與 G(guanine),這兩股長鏈之間由相匹配的鹼基牽住,A 與 T 會成一對,而 G 與 C 成對,就像樓梯的階梯。也就是說如果單螺旋股上的排列順序是 ACGT,相對的一股的排列順序一定是 TGCA。
DNA 的排列順序就以這 4 個「密碼」來傳遞遺傳的訊息。這 4 個「密碼」的排列順序是製造蛋白質的指令。又在 DNA 分子上的鹼基有五環的糖基(如 ribose 或 deoxyriboses)及磷酸基,這就是核?酸的結構。
PCR 流程 (1)從一滴血液抽取一小段的雙股 DNA 分子,(2)加熱到攝氏90度,雙股DNA就分成單股 DNA,(3)降溫到攝氏 55 度,加入一段合成的 DNA 引體(primer),引體會正確地和單股分子結合而恢復成雙股分子,(4)加熱到攝氏 70 度,加入 DNA 聚合?以促進反應速率,原來的一段 DNA 就變成二段完全一樣的 DNA,(5)再重複(2)~(4)的步驟,1 個小時就可以複製出 1 百萬份的 DNA。
PCR的應用 (A)考古生物學:分析 2 百萬年前在琥珀中的昆蟲基因組合,(B)犯罪證據:警察能從一根頭髮或一滴血的檢驗找到犯者。
掌聲回響 奇特的靈感往往發生在空閒無憂無慮的環境下,帶著女朋友上山玩的心情使莫理斯能夠想到 PCR 的方法。又如德國有機化學家 Kekule(1829—1896)花了幾年時間推想苯分子(C6H6)的結構,有一次坐馬車,在車廂內打瞌睡因夢見一隻大蛇的頭咬到尾巴而驚醒,於是提出苯的「六角環狀」結構。
莫理斯的 PCR 論文首先投稿到英國的著名《自然》期刊,但被退稿。再投稿到美國的《科學》期刊也遭駁回,這使他非常失望。當時莫理斯剛好有一位朋友當「?學方法」(Methods of Enzymology)叢書的編輯,向他邀稿,結果這篇如此重要的 PCR 論文就沒有在最有分量的期刊上發表。PCR 論文發表後,驚動生物科技產業界而大受重視和歡迎,廣泛地被生物科技和醫學界應用。
1989 年年底,《科學》期刊選聚合?為年度分子(molecule of the year),大力讚揚 PCR 對生物科技和醫學界的貢獻。過去二十幾年來,被《科學》期刊選為年度分子的研究工作者都先後得到諾貝爾獎,可見《科學》期刊的權威性。
1987 年後,莫理斯開始當起十幾家生物科技公司的顧問。除了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外,他還得到日本國家科學獎,美國愛迪生發明名人獎,1998 年被選入國家傑出發明名人館(National Inventors Hall of Fame)。一生中備受尊敬,有幾家大學頒給他榮譽博士學位。
深度閱讀資料
Mullis, K. (2000) Dancing Naked in the Mind Field, Vintage Books, Random House, New York(自傳)。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1993/press.htmlhttp://www.karymullis.com/